close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無論你是累積CTL、訓練時數或是騎乘距離,在那之前都要先能夠確定「我的訓練方向與手法是正確的」,如此一來累積這些數字才有意義,不然的話,CTL累積到200好像也不能跟Allen Hunter換什麼獎品回來……..

 

扯遠了,其實以我看來,訂定一個好的訓練課表與計畫,並沒有這麼困難,關於一些原則性的東西,我想「自行車訓練聖經」裡已經講了很多了,但是實務上怎麼操作或應該怎麼安排,我想還是有一些細節值得一提的

 

  1.  漸進式的訓練量,並安排休息週:

訓練量的安排,當然是循序漸進為好,尤其是在接近賽季時,會有越來越多在LT以上的訓練科目,此時如果不安排休息週是會吃不消的,最佳的範例如下圖。

2dff8cff6dba2087d0f175e5efa63b9b  

    2.      重複性的科目:

舉例來說,如果你有一個科目是LT 10min*4好了,那你應該每週都有一個同樣的科目,除了操練外,每週你都可以觀察心率的變化與功率的表現,包含心率脫勾的時間與功率無法達標的時間,這樣才有可比較的基準。

    3.      「耐力訓練」會是佔最多時間的訓練科目,全年都是

或許有人會誤認為:到了賽季全部都改練LT以上的區間。如此一來就真的要GG了,其實EM/TEMPO仍然要佔掉絕大部分的訓練時數,畢竟自行車仍然是耐力為主的運動,只是佔的比例多寡而已,以我來說,假定一週10小時的訓練量,冬訓可能是9小時,春訓是7小時,賽前一兩個月會是6小時,只是比例會變少一點。

    4.      心肺與肌力要交互蹲跳

LT10min*4來舉例好了,用90100轉去踩,跟用5060轉去踩,是截然不同的目的,用高轉速的目的,在於加強心肺的能力,並且適應比賽時所需要的高轉速,而低轉速的目的,在於鍛鍊腿部的肌力,有點類似重訓的效果。

 

所以假定是安排三個這樣的科目,使用不同的轉速,就可以有不同的效果,也可以藉此瞭解一下自己的弱點在哪裡。

    5.      時間與強度交互穿插

最理想的狀況是假定禮拜一是高強度的無氧訓練,禮拜二不妨來個長距離的EM騎乘,禮拜三RR之後又高轉低轉LT打兩天,禮拜六再來個長時間的TEMPO,禮拜天就休息。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這樣悠閒的排課表,但是這樣的原則是不變的,另外,有多日賽需要的人就要安排連幾日的長時間騎乘。

 

反之最不好的就是在疲憊的狀態下還要進行高強度訓練,比方說前一天團練6小時之後,第二天還要操練無氧間歇就不合理了。

 

其實也沒有太大的秘密在這裡面,如果經費與資源不允許,你也可以自己安排課表,當自己的教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