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擊球力道由下盤控制 距離球路更穩定

本集來改造的球友,是身材高大的王肇緯先生,他的揮桿身體帶動做得很好,不過常常左曲的球路,以及彈道過高,同時鐵桿距離控制不穩定,都是他主要的困擾,因此前來HOPE高球學苑,希望Sunny教練能幫助他改善。

事實上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高球運動,他們有較好的力量與柔軟度,距離當然有不錯的表現。但鐵桿強調的是方向與力量控制,想要有關鍵的突破,學習如何控制身體,又是另一門學問。而本集的王肇緯先生就是最佳案例,Sunny教練將透過電腦儀器分析,幫助他動作能更協調。

 

上半身力量過多 左曲球路明顯
從電腦分析可清楚看出,王先生的球路曲線明顯偏左,而擊球速度檢測也發現,桿頭最慢86,但最高到93,這其間的落差是他鐵桿距離不穩定的主因。在鐵桿講究精準度的情況下,他每次揮桿最遠180碼,近的時候卻只有150碼出頭,成績自然陷入瓶頸。

問題出在下桿
Sunny教練接著用V1攝影機分析他的動作。首先在準備動作時,王先生的身體支撐以右半身居多,而職業選手Allen Bailey則是平均落在身體兩側。不過Sunny教練相當讚許他的上桿轉身,肩膀的轉動很完整。但他的主要問題出在下桿!
 
尤其是在擊球時,他的力量被鎖死在右肩,加上左腳掌不自覺的跳動,減少了支撐力量,導致擊球不穩定的結果。因此Sunny教練將修正他的臀部與上半身動作,讓他的下桿與施力能更協調。
利用上半身帶動 減少肩膀下壓
Sunny教練希望王先生在擊球時,利用雙肩與臀部做迴旋動作,而不要讓肩膀刻意下壓,減輕右肩的壓迫,也才能產生支撐的力量。簡單的說,就是希望他能多利用下半身,增加上半身與下半身的協調性。
 
動作小改造 觸球更紮實
Sunny教練花了很多時間微調他的姿勢,因為這是王先生累積已久的揮桿習慣,必須重新適應。而這些動作上的瑕疵都要透過V1攝影機,才能清楚看到。也許我們從畫面上很難看出有多大的改變,畢竟王先生的揮桿原本就很完整。不過他本人在改造後興奮的表示,光是觸球就有很大的差別!過往他常只能擊中球的上緣,但在改造完的揮桿,卻有命中球心的感覺,擊球更扎實,身體的肌肉也告訴他,無論左肩帶動或是大腿支撐,都與改造前不同。
 
Sunny教練最後表示,像是王先生這類身材高大的打者,力量與擊球距離通常不是問題,因為他們本身就很有Power。不過往往造成他們上下半身用力不平均,’常只用上半身力量打球,無法發揮出最大效益。因此他建議球友多利用下半身的驅動,來帶動上半身,揮桿才能更協調!

 

arrow
arrow

    HOPE高球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