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ptt.cc/bbs/bicycle/M.1521468842.A.47E.html

偶然朋友貼了一篇 ptt 的文給我,內容算是蠻有意思的,作者跟我早期一樣,自己花時間摸索自行車訓練與功率計的使用,不過作者的運氣比較差,遇到了似乎是 Over Training 的狀況,這邊講「疑似」,因為畢竟文中給的線索不太多,也不可能太精準,但看敘述的確是符合OT的其中一種狀態

Common Warning Signs and Symptoms of Overtraining Syndrome
Washed-out feeling, tired, drained, lack of energy
Mild leg soreness, general aches, and pains
Pain in muscles and joints
Sudden drop in performance
Insomnia
Headaches
Decreased immunity (increased number of colds, and sore throats)

Decrease in training capacity/intensity
Moodiness and irritability
Depression
Loss of enthusiasm for the sport
Decreased appetite
Increased incidence of injuries.

OT並不限於免疫力下降,舉凡肌肉與關節受傷,也可以視為一種OT,過度的訓練,沒有帶來體能的進步,甚至帶來反效果與病痛。

文中提到體溫偏高 應該是訓練完代謝較快,就會讓體溫偏高,其他一些疾病或藥物,造成身體高代謝狀態,也會有高體溫的表現 , 但我覺得對於OT這件事情不要去有太多質疑,因為OT很難判斷,後果又相當真實, 每個人承受訓練的能力不一樣,連你是天生紅肌比較多還白肌比較多,同樣百分比的FTP強度也會帶來不一樣程度的生理壓力。

作者低迷的狀態,與我的好朋友王警官幾年前遇到的狀況類似,不過他玩得更過份,他是SST 90分鐘跟 Vo2max 6*6*6 (6分鐘6組,間休六分)每天交互打,連續打數月後,一度短暫來到體能顛峰,接下來是長達半年的低潮期,先前堆疊出的瓦數消失的無影無蹤之外,還比未練之前的狀況更差。

雖然說看作者的PMC圖,CTL並不算高,最高點約~80,我經手的資料裡,CTL最大值多半在80~120這個區間,但我們不知道作者的FTP是否有高估的情況(高估則TSS會偏低,相對的CTL也會偏低),我們也不知道這些TSS的組成是什麼,如果幾乎都是高強度堆疊出來的,那就很不健康了。

 

以文中比較明確的問題,大致上我認為有幾點:

1. 幾乎都是以強度堆疊,有氧騎乘的比例偏低

2. 強度堆疊與增量的同時,試圖減低體重,飲食與營養補給的狀況則不清楚,但不少人會把推力比的分子:FTP/分母:體重同時做改進,往往就是這樣離GG就不遠了

3. 在騎車之前,沒有明顯的運動習慣,年紀到中年,可以想見體能沒有太多的底子,一投入自行車運動後,卻拼命增加訓練量,沒有考慮到身體是否能夠承受

4. 沒有較有經驗的車友,更好能有專業的教練指引,對於訓練安全與訓練風險沒有預防

 

我必須說,並不是你買了功率計,或者你看了「Training and Racing with power meter」,又或者你看了某個BLOGER的胡言亂語(ㄟ.......),忽然你就懂了訓練方式與訓練哲學,以前的教練與選手們也沒有功率計可用,但他們有自己的訓練方式與經驗,他們知道訓練會帶來什麼進展,又有什麼風險存在,該怎麼判斷OT?又何時該更努力?

比如說「低強度」好了, 適度的低強度可以提升自體免疫功能,而高強度或大量負荷會抑制免疫功能。訓練後的恢復需要動用免疫系統,抵抗疾病也需要免疫系統,所以如果你在安排訓練的時候永遠只想著如何超負荷、覺得「騎一小時低強度」騎完沒什麼感覺根本是浪費時間,做完課表之後又從來都不確實緩和,就容易讓免疫失衡。 太多的高強度,心理上容易造成厭車, 但是身心是不分家的,心理為什麼容易倦怠?有時候是被生理壓力影響。
 
過度訓練最常見的起因就是:「長期都覺得好像累累的,可是撐一下又好像課表就做得完,功率/成績/計時秒數又好像都達標,應該可以繼續練吧」,
這個現象出現之後如果沒有收手,過半個月就差不多要開始感冒了,過度訓練不是因為太弱,是因為硬撐,或者說是因為「不知道自己在硬撐」

在這個網路訊息發達與社群軟體的時代,很多人以個人經驗為參考標準去提出建議,這樣風險非常高。 我不是說各位都從早操到晚還沒有OT的人有什麼不對,因為每個人的體能與身體先天條件與後天訓練的基礎都不一樣,但是這些個人經驗的練法有可能會讓別人OT,如果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們要去說OT的那個人不對嗎?

更有甚者,許多自詡為「專業」的訓練單位,為了求速效,幾乎清一色都是提供高強度課表給客戶,卻忽視了個體的差異,我私心認為這種作法實在不足取。

 

感謝  廖歆迪教練、鄭健佑先生、秦欣小姐、郭峻廷醫師、王堯軒先生無私的分享精闢的見解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over training OT
    全站熱搜

    黃榮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