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高爾夫球 (37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在長、中、短桿的練習差異中,有註明一個〝球位的差異〞,一般簡單來說,愈長的球桿,球位愈靠左腳〈外側〉,愈短的愈靠右腳〈後側〉,從影片中大家可參考他的說法,為什麼說參考呢?因為身材體型不同,站幅大小不同,打法位移大小不同,造成每個人的同一支桿的球位不盡相同〈你我的不同〉,及每一個人自己的球位差異不同〈不同球桿之間的差異〉〈我比較矮、站幅小、位移小,可能每支球桿差半個球,你比較高、站幅大、位移大,可能差一顆球,這就是差異。請不要再問我,七號桿的球位在哪裡,先以中間為測試點,揮個十次二十次再做調整,找出自己的球位,因為你我身高、體適能等的不同,球位差異也是有的,所以,請留意一下自己的球位,因為它也是穩定擊球的基本要點。請看以下影片參考。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揮桿平面練習板,我也做了一個放在王朝練習場。影片中的示範,是藉由練習板作半揮桿練習〈9點到-3點〉,體會用身體轉動引導雙臂擺動擊球的練習,〈因為多數的人都用手在打球〉,這個練習也像鐘擺法的打擊方法,〈果嶺邊的滾擊法〉,在這練習中,藉由練習板的牽制,讓你的身體轉動及手的擺動,都要在這軌道上,亦即揮桿平面。如我常說的,練習就是:「在固定的節奏下,依循那個揮桿平面,重複那些肌肉動作」。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底轉身有多重要呢?如果各位有空多看看You Tube的影片,你會發現真的很多影片都在介紹,你就可以知道它的重要了。手部動作在揮桿中的確有它的重要性,但用身體轉動引導整體揮桿動作,是我們一直想建議的擊球模式,但大多球友顧了手,但忘了轉動身體,或顧了身體轉動但忘了手部的回正釋放動作,常常一下這一下那,結果不穩定的球路出現,找不到原因就放棄了。其實,高爾夫是容易學,但難打好的運動,難打好的原因是我們打愈久,希望打好的慾望、壓力就愈高。所以找時間練習,抓到重點練習,反而是我希望學員能學到的。以下的影片是針對轉身建議的練習方式,尤其是第二部影片,在家裡找片牆壁練習,練習中,你的頭部不會上下左右移動,你的桿身兩頭不會在轉身過程中,提早碰觸牆壁,依此持續的練習,你的揮桿路徑穩定性一定大增。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elease-釋放,釋放甚麼哩?就是釋放你的桿頭啦!很多人為了想打得更遠,往往沒有掌握要領,只是一味用力揮桿,結果球沒打得更遠,卻換來一身傷痛。我常介紹給學員知道,如果說桿頭是擊球點,握桿處是連接點,那身體就是軸心。藉由軸心的轉動,產生離心力〈就是動能〉,傳達經過連接點〈握桿處〉,到達擊球點〈桿頭〉去擊球,那能不能打遠,就看你一、動能足不足,二、有沒有完全的傳輸到擊球點,三、完全傳輸的時間點正不正確,四、擊球點時的桿面方不方正,以上就是影響距離的因素。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自己在看到這個時,坦白講,我很怕我的學員會混淆了。因為學員裡還是有很多人不願意去探討研究,他們只希望我直接告訴他們怎麼做。但我還是要堅持我的想法,沒有標準方法,只有比姣好的方法。其實上下影片中都有要強調的是〝一個揮桿平面〞,只是上面的影片用肩膀,下面的影片用身體。其實重點是如何在上下桿的過程中保持〝一個揮桿平面〞。看主持人在旁輔助時,用了一支球桿提醒,上身前傾角度在揮桿中的穩定,及揮桿平面在揮桿中的穩定,我覺得這才是重點。有些人用肩膀轉但腰及下盤太死,造成轉動時呈由內而內的揮桿路徑,有些人用身體轉,但腰及下盤不穩,造成軸心偏移,每一個動作都有要配合注意的事項,這也就是高爾夫的深奧之處。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選手Paul Casey是目前世界排名第七的選手,還是一樣請看他的準備前傾角度,從準備動作、到擊球、到送桿都保持固定角度,揮桿平面單一化〈往後往上畫圓上桿,不是往右內側上桿〉,送收桿先往前、往上畫圓上來,再到左後方呈收桿姿勢,〈不是直接拉到左側收桿〉。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基本動作是非常重要的,握桿、站姿,講解起來費時,但又非常重要,為了不浪費上課時間,我都請學員回家多看看我所整理的相關影片,這是我找到的有中文翻譯或解說的影片,看一下,順便再檢測一下你的動作吧!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星期換介紹這位,世界排名第三名的Luke Donald,在第一步的影片中,特別劃了一條脊椎前傾線,告訴大家,在準備動作之後,到上桿、下桿及球、到送桿〈收桿會因為繼續轉動身體而站直起來〉,他的前傾線沒有甚麼變化,當然各位也要留意揮桿平面,這也是我平時會拍學員後面的揮桿時的注意事項。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這次美國名人賽前三天領先的選手-Rory McIlroy ,還是哪句話,我看的是側面揮桿平面,及上下桿的順序。正面我看的是有沒有充分的轉身及轉身時的軸心穩定。你呢?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屆美國名人賽的冠軍選手-Charl Schwartzel的揮桿動作,大家一起來欣賞吧!除了那些固定要看的,充分的轉身但軸心的不位移,揮桿平面的一致性、穩定性。我還要請各位看的轉身帶手部往下〈不是往前〉擊球、及手部回正桿面觸球動作,你做到了嗎?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得知雅妮雖得到亞軍,但卻保有世界球后寶座的時候,上網找的資料。我昨天和幾位學員聊天時,我就曾建議他們,若他們有時間可以上網的話,就學我把世界排名前十名的選手名字,複製到YouTube上去尋找,你可以找到他們的揮桿影片,進而從中研究他們的差異處及共通處,尤其是共通處,只要我們學到了,搞不好就有他們的十分之一的功力,那就可以唬唬一般人了,以下介紹的球王及第二選手,你看出她們的共同處了嗎?揮桿時的軸心穩定、充分的轉體、單一的揮桿平面及穩定得節奏,還有嗎?

    PGA 世界排名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又是一篇有關揮桿平面的文章及影片,如片中老師所說的,它是一切的基礎。片中老師充分的利用該工具,來檢測自己整個揮桿過程中的應注意事項,〈包括了桿面的相對應狀態〉。並也示範了幾種錯誤的揮桿路徑。給自己一個時間吧!部要直是胡思亂想哪裡打錯了?為什麼球會亂飛?基本功做好了,好球率自然就高了!試試看吧!找面鏡子,在鏡子上畫條斜線,順著斜線上下桿練習,體會要讓桿頭保持在斜線上,你的相對肌肉運動感覺。一定比你胡思亂想有效,相信我!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曾建議初學的學員,先穩定的把球打飛起來,再顧方向,再顧距離。誠如我跟現在的幾位學員聊天時說,前幾星期po的影片,若說是想穩定的把球打飛起來問題,這接下來的陸續影片,我要找的是有關方向的影片或練習方法的影片。軸心顧好了,球的穩定打飛起來的機率也相對提高,而方向問題,就是揮桿平面、桿頭路徑、桿面觸球狀態及觸球時再桿面的哪個位置。片中的選手是日本知名選手片山晉吳,影片二則是他的練習方法,上過我的課的學員,就應該有類似的經驗,〈只是我桿子放的不同〉,在同一平面下來回的路徑,是不是容易打到球呢?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國高球好手曾雅妮在上週「創建盃」高爾夫球賽表現不理想也未能完成將比賽獎金捐作日本賑災的願望,但她在本週比賽記者會上也宣布拿出五萬美元作為捐款之用,這個動作展現了其球后的風範,事實上,妮妮已經用球技證明其主宰果嶺的天份,更重要的是其許多在球場外的表現也展現其對於台灣體壇及整個國際女子高爾夫球界的潛在影響力。
首先,以「創建盃」賽事為例,這個賽事是彰顯女子高爾夫球界前輩的貢獻,參賽優勝的球員並無獎金的收入,這點並不符合許多職業運動員以出場費、比賽獎金及積分等作為參賽的考量,但雅妮卻毫不猶豫決定參加這場賽事,而開打前夕,LPGA官網也首先揭露了雅妮計劃將獎金捐款給聯合國以幫助日本的新聞,比賽進行至一半時,世界排名第九的寶拉•克拉梅(Paula Creamer)在其推特上表示其獲勝的指定捐款將從原來其名下基金會轉給日本救援,最後,獲得此項賽事前十名的選手有一半將獎金捐給日本救災所需,看起來雅妮的義舉獲得不少回響。當然,這也不是雅妮第一次參與公益活動,今年初參與支持身障者的公益活動也登上LPGA官網,顯然地,年紀輕輕的雅妮以身體力行的方式實踐自身社會責任。

hys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影片的標題是:增加桿頭速度。如我講義上所說的,如何製造距離,第一是讓球打在桿頭的甜蜜點,第二個就是製造觸球時的桿頭速度。而製造桿頭的觸球速度,很多人會不自覺用手加力揮桿打球,而如同這影片所要說的,充分的轉動你的身體,以製造最大的離心力擊球。可是一般人在轉大動作時,便會有軸心偏移的問題,所以,延續上次的影片重點,盡可能在轉動時,保持你的軸心穩定,上次是利用特殊工具,而這次利用一個箱子,可以達到同樣的練習目的,要不要試試看啊!順便要補充一下,加大扭力是創造最大離心力的方法,但還是要配合桿頭的釋放,不然只顧轉身快,釋放慢,桿面回正來不及,將會是一個標準的右曲球,別可又顧此失彼了。記得,很多的影片介紹,大多針對標題去說明重點,但千萬別只顧那一樣重點而忽略了整體的動作配合,戀亂了,別說我沒提醒你喔!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高爾夫最夯的話題,莫過於台灣之光-曾雅妮登上世界球后的寶座,及2011年以來連拿四座冠軍等等,連最近一次的比賽都被預期要拿冠軍,結果比完後,雖然是第三名但也還保住了球后的寶座,但是我卻感覺,大家好像在擔心她的球后寶座能坐多久,〈雖然表面上好像都支持著她〉。其實我想講的是,練習,再練習。記得我在練習場練球時,常碰到許多球友半開玩笑的說,啊!教練你還需要練習喔!還有人敢跟你比球喔!打了個8字頭回來,打死他們都不相信,哈哈!碰到這些人,我都哭笑不得。我只能說,這些人都不是真正想把球打好,把球練好,因為就如同打字也一樣,雖然會了,但是還有快慢、錯多錯少的問題啊!唯有不斷的練習,你才會愈來愈快錯字愈來愈少,但只要一疏於練習,就一定會退步。練習是要使你的動作更進步而達到巔峰,而持續的練習更是為了讓你的動作更穩定而保持在巔峰,所以,敬告那些想學好、或打好高爾夫的球友,不管你的出發點是哪一種,練習的多寡及好壞,是和你的成績成正比,所以,再加油吧!以下的影片,我看到的是,上桿時的充分身體的轉動,及下桿送收桿時軸心的穩定。若你看到左手臂的打直,請考慮你是否可以充分的轉身到上桿頂點〈背向目標〉。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其說是完整收桿,不如說藉由收桿來檢測你的揮桿姿勢。程如影片中老師所說的,在收桿時會看到許多不好的收桿狀態,那就代表在整個揮桿過程中,你有運動了不該動的部位或運動了錯誤的方法,才會讓你的收桿變成這個樣子。影片中老師舉例了好多常見的失誤動作,這當然會影響球的飛行結果,你有這些情形嗎?還是那句話,不要只顧球的飛行結果,注意整個揮桿流程的完整度,她才是影響球的飛行結果的重要因素。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記得80年代初期,大陸高爾夫才從廣東中山重新出發(國民政府在大陸時就有球場,後來戰亂後就沒再復原),那股高球熱隨著香港的消費人口進入、大陸個體戶的崛起,球場的興建速度一直在追趕需求量的暴增;在那個時候,許多的台灣球場業者,挾著自成一格的台式球場know how,也進軍大陸去興建球場,或許是想炒短線脫手賺錢的心態、亦或者是真的只懂很片面的知識,台式球場最後都被市場淘汰,也讓大陸人知道,其實,台灣的球場是閉門造車而成,贏在接觸的早而已。幸好,在上海的一些台資球場是成功的,這些球場老闆都是企業家球友,到處取經拜訪,建造了幾個到現在還有知名度的球場。                                             

ni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年2月6日,台灣高球女將小妮子曾雅妮澳洲公開賽最後一天的賽程裡,維持她穩定的手感,一路領先到終場,繳出低標2桿的71桿成績,以總桿數低標16桿的276桿,以7桿的差距輕鬆奪冠。一週之後,2011年2月13日,曾雅妮以四回合總桿數264桿(67、66、63、68)、低於標準桿24桿的成績,摘下澳洲ANZ女子高球名人賽冠軍,並立即登上世界第一球后寶座,也成為台灣史上第一位高爾夫球世界球后。

以下為曾雅妮奪下世界球后的精彩圖集

運動邦 小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巡迴賽的理想架構與平等原則

 1990年初諾曼開始倡導世界巡迴賽概念開始,已經過了將近20年,諾曼當年受到打壓,是因為美巡賽如日正中天的氣勢,豈容他來挑戰這個世界最高舞台的地位,要喊也要由他們來說。

ni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