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高爾夫球 (37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想正確的轉身練習。一直建議大家,一定要用轉身來引導全揮桿模式,因為,用手打球,能打出的距離有限,穩定性又差。但轉身的動作做錯,也是會打不好喔!今天介紹的影片,一個是我自己PO上網的轉身動作解說,另一個就是最近常轉貼的教練的影片解說,看出來一樣的地方了嗎?還是那句話,科學研究下的結果,桿頭路徑〈揮桿路徑,有三種〉會影響球的飛行方向,想打出直球,就要有正確的揮桿路徑〈由內而直而內〉。那位劉教練,是利用呼拉圈,來凸顯揮桿平面狀態〈路徑〉,所以,錯誤的轉動,會有甚麼樣的錯誤的揮桿路徑,那球就會怎麼飛。那我是還解釋了轉動身體的錯誤方式,造成了錯誤的脊椎角度變化在先,而後繼續轉動下而產生錯誤的路徑。還是那句話,各門各派的解說不同,但要表達的目的相同。還有方向的問題嗎?撥空看一下,是不是你的問題呢?我的影片是有特別解釋錯誤的轉動原因,及正確的轉動注意事項,參考一下囉!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揮桿時的轉身動作及注意事項。我們一直在強調,要用轉身來引導打球,因為它可輕鬆創造動力,製造桿頭速度來控制距離,相對的揮桿穩定性就會更高。手是直接握著球桿,只要有一些些釋放角度錯誤〈想調整方向〉,用力方向錯誤〈想創造距離〉,結果就是不穩定。這就是一般習慣用手打球的人,常會困擾的事情。〈好像會打球了,可是一用力想打遠,或換長桿木桿,就打不好〉。其實,練習時間多了,揮桿次數夠多了,穩定擊球率一定會變好,只是社會人士的你們,沒有多的練習時間,又急著想有好的揮桿結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對的方法練習。所以,不要再用手打球了,學習用轉身來引導打球,今天分享了兩大高手的轉身動作,來提醒轉身時的應注意事項。轉身時的軸心穩定〈不要左右位移,會有正確的擊球最低點〉,及上身前傾角度穩定〈會有正確的揮桿路徑〉,練習時你在注意這些嗎?如果練習時你有注意這些,保證你的觸地球削頂球會變少,方向穩定性會更高,試試看喔!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想製造桿頭速度的方法。這個標題很好,因為會想知道製造桿頭速度的人,就是有正確製造距離想法的人。一般的人,想要揮桿距離變遠,都只會把整體揮桿動作變快,使揮桿速度變快,增加距離,孰不知,這樣的製造距離的方法,容易釀成運動傷害,擊球穩定性也差,並不是一個好的方法。觸球間的桿頭速度變快就好,所以才會有以下的揮桿方式〈轟炸、釋放最佳點、反握咻咻聲〉介紹,輔助工具〈擊球袋〉利用,看完了以下兩個老師介紹,你還要用力揮桿嗎?PS:這只是介紹一個打法及觀念,別只顧往下轟炸擊球,而把後續該做的送收桿動作簡略了喔!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還是在練習並確認我的揮桿流程!為什麼這星期還是要討論〝揮桿流程〞呢?因為太重要了!若不能清楚的知道〈創造〉自己的揮桿流程,揮桿記憶=同樣的揮桿動作,重複練習。若要練的動作都不清楚,那如何來的重複的練〝同樣的動作〞呢?難怪自己的練習效果都不好。這星期分享了另一位教練的揮桿流程分解,他也是分成了八部〈跟高老師一樣〉,但動作小地方不大一樣,這就是我常說的各門各派不同〈我們是6部,老外3部〉,我比較喜歡他的時鐘分配概念〈置球點=6點、上桿9點~送桿3點...等〉〈跟我們這派類似〉,我還是那句話,我在意的是你的練習有沒有很清楚的概念及方法〈堅持就有機會〉,我在意的是你的練習會不會三心二意改來改去〈肌肉記憶不易穩定〉,我歡迎大家來討論各門各派的揮桿差異,並進而幫助大家練習出自己的一套揮桿流程,讓你的練習效率增加,擊球成績進步。不要再盲目的練習了,欣賞一下這位老師的分享吧!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練習轉身動作引導手部動作來打球的揮桿動作。我常說要把揮桿動作簡化,來讓學員不要一下先想太多,至少要把大方向的揮桿動作先做好做穩,那甚麼是大方向的揮桿動作呢?就是要利用轉身動作〈創造桿頭動力的主要來源〉來引導手部動作〈釋放桿頭觸球狀態的基礎〉〈以上就是觀念〉。那怎樣的轉身動作及手部動作就是各門各派的教學技巧,我不要跟別人爭辯怎麼做?我只在意你有沒有利用轉身動作為主導,那轉身時會產生的瑕疵動作〈轉動時身體有起伏及左右為移〉。今天分享的影片,就是要提醒你,轉身動作要由下而上〈下盤穩、腰背肩依序的轉動〉,就像我常提醒一些學員,若你收桿時我沒看到這樣的下盤動作〈腰部轉到面相目標,連動右膝靠左膝,右腳跟離地〉,我就會判斷你剛剛是用手打球,不然就是轉身動作不確實。第二部影片,則建議了這樣的練習方式,來讓你體會並確認,你是有用轉身引導打球,且是由下而上的轉身揮桿動作,看一看參考一下囉!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改善轉身引導下桿擊球時,會出現的狀況。我們最近都在強調,要利用轉身引導下桿擊球,才是能輕鬆釋放動力又穩定的揮桿模式。但誠如這位老師一直po了幾次影片,都在介紹很多球友在轉身時,常犯的毛病〈轉身不完整時,可能造成雞翅膀收桿,可能觸球時須強化翻手動作回正桿面,沒有距離而更用力收桿造成削頂球....等〉,有時我常跟學員聊天,看影片時你們吸收到甚麼訊息?很多人沒有針對老師所要表達的去注意並了解,卻只去看自己一直有疑問的問題而當作答案〈比如上桿時左前臂要不要打直?〉他看到那老師有,就當作有,而忽略了今天的主題:轉身要轉完整。甚至你還能不能舉一反三的注意到,今天在表達的,右邊要追過左邊,若真的有做到右邊有追到左邊,但過程中,軸心也跟著偏移了〈尤其觸球瞬間〉,請問還會是個好的觸球狀態嗎?所以,請各位看影片者,要確認老師的表達重點。所以我還是要大家利用轉身引導下桿擊球,但觸球時的軸心起伏或左右位移時機,卻是影響穩定觸球好壞的關鍵,是不是呢?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練習短切的正確心態及方法。很多學員開始可以把球打飛起來後,就開始下場打球,打回來後就是問我,為什麼都打不到球,且球也飛不起來,尤其是果嶺邊的短切。首先我還是要從心態先說回來。練習的目的是為了讓你的揮桿動作能穩定的在球場上展現,所以你的練習夠不夠,穩定性好不好是先決條件。〈所以練習時間及量若還不夠先別急著下場〉。練習方法及球場心態不對,練習方法指的就是你的劈擊法及滾擊法的正確揮桿動作練對了〈有曲腕沒曲腕〉嗎?觀念就是指:使用時機會判斷了〈能推不切,若要切先選滾擊不打劈擊〉嗎?選桿正確〈7號、9號、S桿〉嗎?最後就是心態了,平常練習動作還有模有樣,到了球場,不是急著看球〈軸心不穩,重心逆轉〉,就是動作變了〈只用手打球〉,你說,若從現場拍攝影片中〈我會要求下場時也攝影〉這樣的揮桿動作,那天成績若打得好,那真是運氣好你說是不是?看看以下老師建議的練習方式,有基本動作的設定,基本的打法,選桿的差異,擊球時的呼吸調節,方法、觀念、心態,你都練對了嗎?下次再試試囉!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學習放輕鬆完成揮桿動作。很多人空揮桿都姿勢一流,但一看到球就整個肌肉緊繃,相對打不出好球,然後又一直以為甚麼動作沒做好,又改來改去,想結果當然還是打不好。這種情形我們把他歸類在因肌肉緊繃,造成實際揮桿動作的不完整,〈這跟基本揮桿動作還不會情形不一樣〉,如同這影片的老師示範一樣,肌肉緊繃所造成的動作,都是僵硬不流暢的,這樣的揮桿動作,怎可能產生好的揮桿結果呢〈有也是運氣好〉?甚麼原因造成肌肉緊繃,這裡我們不討論〈緊張等因素很多〉,但這位老師提供了幾個方法,來去除我們的肌肉緊繃,各位是不是可以來參考一下〈我的練習觀念都是〝取代法〞〉,分享這影片,重點是要表達肌肉緊繃所造成的不穩定性〈並不是你不會打〉,若各位沒有方法去放鬆揮桿,那就來參考這位老師的放鬆方法囉!PS:老師在握桿的部分,強調是保持一定的握壓,不是放鬆!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想〝重複練習〞〝好的揮桿動作〞。若你同意,好的揮桿動作,會有較高的機率打出好球,那我們的練習,就是要重覆的做出好的揮桿動作。然而,你弄清楚,什麼是好的揮桿動作?而什麼是揮桿中容易產生的瑕疵動作呢(用手打球、身體軸心不穩定)?練習就是讓好的揮桿動作變成揮桿記憶,把不好的動作慢慢改善,這樣的練習是不是才會有效率呢?今天連結了這影片,是LPGA一些頂尖好手的揮桿動作,我在她們身上看到重複地方,從站姿設定〈球位偏左,重心右傾〉、握桿〈大部分強勢〉、到揮桿模式〈身體的轉動與手部動作的配合〉,而你看到了甚麼?當我一直看的同時,我腦袋中也同時提醒自己,一些不好的、不應產生的動作〈正面看軸心的左右位移,節奏的分配〉〈側面看軸心的上下起伏,揮桿軌跡〉,慢動作播放,就是要讓你想像你的揮桿動作用的肌肉運動部位及順序,是不是跟她們相同〈她們也幾乎相同〉,所以,不要再讓你的練習沒有想法!不要再讓你的練習想法不專一!我要在固定的節奏下,依循目標線軌跡,重複那些肌肉運動部位及順序,你的方法呢?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想,練習他們打那麼遠的方法。最近又教到幾位有基礎的學員〈曾經學過但打不好〉,在觀察他們的揮桿動作時,都覺得他們已有基本的揮桿雛形,但為什麼一直練但卻打不好呢?我們常說,高爾夫要學會打不難,但要打好難,為什麼呢?大部分是沒時間練,再則有時間練也不知如何練,或就算知道如何練,也改來改去沒有固定的練,所以怎麼打得好呢?今天介紹的影片,就是要提醒很多短桿尚可〈要距離控制所以不會用力打〉,但長桿就打不好的人看看〈因為想求距離,方法沒練對〉。製造桿頭速度擊球,絕不是靠個人體適能及肌肉用力,而是〝利用鐘擺產生重力〞,〝利用轉動產生離心力〞,然後在練習中掌握最佳時機觸球〈回正釋放〉,你就可以輕鬆打出右直又遠的好球。我在影片中看到,他們都有充分的轉動身體引導,連動帶手部動作擊球。可能有為求更遠,所以轉動的更大造成揮桿過度,或左腳跟離地,甚至抬手成雞翅膀動作,但這些人卻一定是先轉身引導下桿,轉動過程中上桿到下桿觸球瞬間的軸心穩定,你看到了嗎?不要只注意有沒有揮桿過度,而沒注意你是用手下桿擊球。不要只是注意你是否會抬起左腳,而忽略了你是否軸心不穩定,以上都是練習沒抓到重點練習,反而改來改去不能專注練習,而造成擊球不穩定,你認為呢?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想打遠的方法?及容易失誤的地方?上次在臉書分享了一位現役選手Bubba Watson's的揮桿影片,真是應驗了我常表達的一句話,如果你的身材體適能比別人差時,為了想打更遠,有甚麼方法嗎?回到基本揮桿原理,想要擊球變遠,前提是桿頭甜蜜點擊球,再者是製造桿頭觸球瞬間速度。此時我們來看看影片中這位選手,上下桿時的身體轉動,球桿頭過度揮桿,雙腳跟輪流墊起,這不是常有人認為不對的嗎?我要說的是,節奏、軸心觸球時穩定,軌跡、桿面觸球時正確,不就是做到桿頭要甜蜜點擊球的要求嗎?再者,藉由身體的轉動更大,力矩更大,產生的離心力更大,這不是製造桿頭速度觸球的方法嗎?動作愈大威力愈大,但相對失誤率也更高,不要再認為揮桿剁度是你的問題了,而是節奏、軸心的穩定,軌跡及桿面的正確,重複的練,最忌諱的就是沒信心動作改來改去,你認為呢?讓我們來欣賞一下,現役選手中揮桿最遠紀錄保持者的揮桿動作吧!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注意揮桿過程中的軸心穩定。之前有介紹過,要想輕鬆打出又直又遠的好球,一定要會利用轉身引導手來打球〈不能光用手打球〉,而轉身引導打球時的身體軸心穩定,就變成能否擊出好球的關鍵〈擊球時的軸心狀態,也是削頂球、觸地球的原因〉,以下的連結就是要藉別的老師的金口,來提醒各位,你靜態時的站姿軸心對了嗎?你揮桿時的軸心狀態正確嗎?這又是武功心法的一部分,只是各家派別技巧不同,還是那句話,我要強調的是觀念〝揮桿時的軸心穩定,是影響正確擊球的關鍵〞,至於你要用他的方法,還是我的方法來練習,我都不介意〈但不要改來改去才是重點〉,有空請仔細看看,相信會有更多的收穫喔!http://www.hopegolf.com.tw/clinic/teachroom/article882.htm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再一次確認〝回正〞桿面的時機及方法。最近臉書很流行一位老師的影片,經由學員的分享後,我也常常關注他的PO文,而最近我在說的〝桿面回正〞問題,恰巧他也剛好又PO了一段影片,我們就一起再來欣賞一下吧!〝為什麼〞要討論桿面回正問題,因為桿面觸球瞬間的桿面狀態,它影響了球的飛行方向〈觸球時桿面開=球尾右曲,觸球時桿面關=球尾左曲〉,〝如何練〞所以這位老師介紹兩種回正桿面的方法〈轉身回正桿面、或用手回正桿面〉,也如這位老師所說的,方法利弊各有,所以我不管你用甚麼方法回正,我要你有回正桿面的觀念再先,再細細去研究琢磨哪一種方法你比較有把握且能持續重複地練就好,因為,今天的主題〝時機〞也是一個關鍵,人不是機器,只要每次節奏不一樣,觸球時機就會不一樣,那結果還是會有變化,所以,不要再以為會打就不再練習了,練習是為了有更穩定的揮桿結果,我們一起再練習吧!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確認揮桿中的手部變化。記得以前在做球場管理時,在看到球友打出右曲球的狀況時,很多教練都要球友放輕鬆,手部動作就會自然回正桿面觸球,我的看法是,與其被動地等自然回正,不如清楚地知道,引導桿面回正的手部動作是如呵做,並重複的練習。或許在重複的練習中,會暫時地用手地打球比重較多,但等手部動作在下桿擊球時會配合回正,一旦確認成肌肉記憶後,此時再專心地以轉身為主要動力來源,手部動作配合為輔,至少你的直球率是較高的,因為引響方向的因素中,除了揮桿路徑要對,桿面觸球瞬間方正也是關鍵,所以藉由今天的影片分享,讓大家清楚地看到觸球瞬間要回正擊球的手部動作〈包括中強勢握桿〉,請大家在看得〈模擬〉同時,要同時想像遠端桿面的狀態,不要只顧動作的模擬喔!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不斷的練習,不代表每次都會打出好球。農曆年前的最後一次PO文,當然要跟過年有關。今天分享的影片中,是要告訴你連知名的選手,也會有失擊的時候,目的是要讓你輕鬆一下,愉快的練球。不斷的練習,是為了讓好的揮桿動作更穩定,但因為人不是機器,所以就算你的動作已非常完美〈像職業選手〉,也會受到種種外來的因素影響,且只要在每次揮桿中有一點點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還是鼓勵大家那句話,練習的觀念〈有效的練習才是練習〉及態度〈留意過程,別在意結果〉最重要。最後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新春飛〝羊〞,〝羊〞眉吐氣,名〝羊〞四海。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練習全揮桿的分解動作。上課的過程中常會碰到幾個問題。一、揮桿流程分解化,會不會以後揮桿不順暢嗎?二、長桿跟短桿打法一樣嗎?今天PO的影片只是要建議,一般老師還是會分解動作教學,目的是要你了解,在每一個步驟要做哪些動作,讓你在自我練習中有個依循注意的方法。因為揮桿過程是一瞬間的事,只要哪個環節差了一點點,結果可能就不一樣了。所以,認識揮桿流程的每一步驟〈上桿、下桿、收桿等〉,各門各派可能有些許的不同,但我想說的是,只要你的練習是注意動作而不是結果,相信你的練習一定比盲目揮趕練習有效。再則第二個問題,我常解釋說,我們是利用短桿來學習基本揮桿動作,長桿的揮桿動作是一樣的,〈只因長桿控制性較差又有距離壓力,很多球友一練常感,基本動作都會跑掉〉。我沒有要你衣錠學我或學他的分解流程,我只希望你會注意到,揮桿流程中有些注意事項〈重心轉移時間、軸心的穩定、桿面的變化〉,因為這些都會影響飛行結果,看看參考一下囉!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練習〝鐘擺效應〞的動作。我常跟學員聊天時,說明我是從考完教練執照後才發現,學高爾夫是有方法的。有方法的練習讓你的練習事半功倍,這就要歸功於〝科學〞。以下的影片不是要你讀書,而是要你知道,輕鬆打高爾夫的方法〈不要再用力打球了〉。請不要再看影片中選手的細部動作,而是要看到他們所要表達的重點,〝物理概念〞、〝力矩〞,〝向心力〞、〝鐘擺效應〞,影片中你會看到他們要示範的觀念,而你所學的揮桿動作,是不是剛好讓你發揮了以上科學概念而讓你能更輕鬆的打出好球,不要再盲目的練習了,看一看你會更有收穫喔!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想打出距離的方法。好多人學會了打球之後,大部分想到的都是這個問題〝想打遠〞而不是想〝先穩定的打到球〞,也因為這個錯誤的想法,而讓基本動作還沒練穩定,卻因為想打遠而跟影片中的這位學員一樣,有錯誤的失力〈上盤用力過多+軸心位移=軸心不穩,無法甜蜜點觸球,且觸球時機不是桿頭速度極大值〉,下桿順序路徑錯〈造成由外而內的錯誤桿頭路徑=有削球現象,無法甜蜜點觸球〉,提早釋放桿頭〈觸球時機不是桿頭速度極大值〉,而已上都是無法製造距離的原因。所以,若你有相同於這位學員困擾的人,就請撥空看看人家的修正方法囉!轉動身體時的軸心穩定,揮桿時的桿頭路徑及觸球瞬間的桿面正確,就能製造甜蜜點擊球〈這是製造距離因素一〉,施力及釋放桿頭的時機正確,也才是製造觸球時機的桿頭速度加快的正確觀念〈這是製造距離因素二〉,聰明的你,不要再盲目地用力揮桿〈盲目的不斷練習〉來製造距離了,一起來練習有效的方法吧!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想揮桿時的手部動作。教學的過程中,常會碰到球友問到:要怎麼上桿〈轉肩帶手、手帶轉肩、轉身帶手〉?甚麼時候曲腕〈起桿要往後一呎?〉?我都建議學員,我只在乎你的揮桿過程中,上桿時有沒有曲肘曲腕〈因為它是加快桿頭速度的主要動作〉,下桿時有沒有是轉身〈腰〉引導帶手部動作,往下釋放〈同步回正〉桿頭擊球。所以連結了當今兩位頂尖女子選手動作做學習,麗迪雅高的上桿是轉身再曲腕和魏聖美是曲腕再轉身,但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她們都有在上桿頂點時,做好曲肘曲腕動作,並且是先轉腰引導整個下桿擊球動作,過程中左腳支撐軸心穩定〈在觸球瞬間〉。我的看法是:魏聖美的揮桿速度較快,為避免曲肘曲腕不確實,乾脆上桿就先做這動作,你認為呢?所以,我的建議是,轉身動作練穩定,手部動作練清楚,在把兩個動作組合練習,要不要先曲腕曲肘上桿,就見仁見智囉!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想揮桿動作的肌肉運動部位及方法。想穩定打出好球,靠的就是穩定的肌肉運動記憶。而穩定的肌肉記憶則是靠不斷的練習。但練習的方法若錯誤或改來改去,又如何能有好的揮桿記憶,如何能穩定打出好球呢?找教練就是想學正確的揮桿動作,或釐清你的揮桿錯誤,讓你在日後自我的練習當中,讓好的動作更穩定,不好的動作學會改進,這樣的不斷練習,累積下的揮桿肌肉記憶才是好的,好球率當然愈來愈多囉!以下連結的影片,就是要你了解並去感覺你的肌肉運動方式,多看多想多感受,它會催眠你的運動模式。第二部影片則是老虎的揮桿動作分解,你可以學他把揮桿動作分解化嗎?1,2,3,4,5,6變成上桿、下桿、送收桿嗎?一樣多看多想多感受,這就是〝心理教學〞,試試看,或許有你意想不到的結果喔!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